心与心的连接,爱与爱的守护,远离疾病与痛苦,科学提高适应能力,心身医学科与你在一起。。

六位一体

six in one

电 话:18372568578

手 机:13125066560

联系人:周护士

E_mail:2450148001@qq.com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

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文章推送 > 心身专科 >

心身专科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十一)

发布时间:2022/09/29 丨 文章来源:未知 丨 浏览次数:

第三节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2007年5月31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三名学生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诊三人均为铊中毒。经过缜密侦察,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常某抓获,而常某竟然是这三名受害人的同学。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感到震惊,一个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为什么用这样残忍的手段伤害自己的同学,从而自己走向犯罪的深渊呢?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三名受害人平时经常一起玩耍,而对常某不理睬,于是他怀恨在心,遂投毒泄愤。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一种不健康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了这幕惨剧的发生,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和交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置于人群之中,不管你是否选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都要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别人与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学上讲,人际关系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一切与人交往的事件。在人的所有经历中,不管是痛苦的、快乐的、悲哀的还是幸福的,无不与人际关系有关。可以说,人际交往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一、人际交往,无处不在

    我们都听过“狼孩”的故事,其实狼孩不是一个虚幻的传说,而是确实存在的。由于从出生开始就与人类世界隔绝,而由狼抚养长大,因此狼孩的智力极其低下,语言和思维能力也几乎不存在,而且没有一点人的习性,可见,人类间的交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由于这个发现,心理学家开始更为关注人际交往对于正常人的影响,并且通过多个实验来观察人际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人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实验就是恒河猴的“社交剥夺”实验。实验者将猴子的喂养工作全部机械化,隔绝猴子之间及与人类之间的任何交往,结果表明,这些猴子完全没有适应性,变得神情呆滞,求偶和养育子女的本能行为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于这个实验受到了很多动物爱护者和动物保护协会的谴责,因此此后的许多心理学家开始在被试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相似的实验,即每天给予极高的酬金,要求被试在一个隔离室中,不与任何人交往,结果仅几天的时间,那些被试就无法忍受,纷纷退出实验。这些实验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人是不能没有与他人的交往而生存的。如果长期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不仅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危害。一项调查表明: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有较坏的健康状况,那些独身者、没有朋友者和少与他人来往者的死亡率是其他人的两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际交往具有这么大的魔力,甚至能影响到人的生命呢?

    (一)人际交往的魔力

    1. 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各种磕磕碰碰,也总会遇到各种烦心事,这个时候,如果你总是让这种不良情绪闷在心中,就一定会觉得心里特别的“堵”,长久下来,抑郁成疾是不无可能的。而且,闷闷不乐的坏情绪还会扩散到你的工作和学习中,影响做事的效率和结果。而反过来,如果你把你的心事和朋友说一下,那么不仅可以听到别人提出的好意见,而且诉说的过程也会使你感到很愉快。记住,分享快乐,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分担痛苦,你的痛苦会减半。

    2. 增强自我价值感

    从小我们就常说,长大要做个有用的人,其实,这里所说的有用,指的就是自我的一种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既要由自我的努力得来,也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向你诉说衷肠、请教问题或者是和你聊天,那无疑表达了一个信号:你是一个不被大家相信的人,或者说别人根本不需要你。与人的交往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自尊和成就感,也会给给你增加许多自信,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通过树立在群体中的威信来维持尊严,这也是一种提高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3. 拓展发展的空间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朗,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开放性人才,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是当今社会最有利的发展武器,拥有了最新最快捷的信息,意味着你可以有更多的宝贵资源,而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与他人的交往。当然,这种交往,也不仅局限于现实交往,还包括更广阔的网络联系。因此说,人际交往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林峰是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学生,一直想着自己创业,但却苦于没有什么资金,也没有什么好的机遇,他为此很是苦恼,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消沉。直到有一天,被一个朋友硬拉着他出去参加了个小聚会。没想到,正是这次聚会,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朋友的同事,那个人也正打算自己干些事情,连项目和资金都找好了,就差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而林峰的专业正好适合。两个年轻人都有许多想法和建议,于是一拍即合。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局限和封闭的自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要想前进,不妨多和人交流,说不定那其中的某个人,就是你的“贵人”!人脉,人际脉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节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2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

    1. 家庭关系

    家庭是我们最初的生活场所,各种知识、技能和规则规范的学习也都是首先从家庭开始,可以说,家庭是个体变成社会人的一个最主要影响因素。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对于家庭观念非常强调,家庭中的交往应该可以说是孩子与外界最初最基本的交往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亲子交往,这是一种互动的、双向的关系。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父母会影响到孩子许多个性特征的形成。研究发现,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强,亲子关系好,那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发展得很好。在和父母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学着他们的一些处事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变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人的说话、走路甚至做事情的方式都与他们的父母非常相似。此外,父母也是我们最大的依靠,在我们感到孤独、遇到困难时,父母往往是第一个想到的人。中国的父母往往如此,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子女付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这也使我们也学到了更多的责任感。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如何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呢?在中国社会中,虽然很多孩子与父母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但是却很少表达。其实,表达很简单,只要从小事做起,告诉父母你对他们的感情,在节假日的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平时回家的时候买些父母爱吃的小糕点,虽然这些行为非常简单,但是却常常把你对父母的爱意和关心表达出来。此外,进入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冲突会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开始追求自我的独立和自主,但是,父母往往会忽视这种成长,这个时候,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你既要了解父母的苦心,又要真诚地向他们解释清楚你已经长大的事实,只要你和他们认真地交流,而不是处处产生逆反心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很容易形成的。毕竟,你们都怀有对彼此的爱。

    2.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会影响儿童社会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和感情共鸣使得儿童获得更多的认知,以及一些交流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归属、爱和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而同伴关系能够提供这种需要。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期,同伴之间的帮助、安慰和陪伴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被爱的感觉,同时,可使人减少焦虑和恐惧。因此,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在某个群体中,往往有三种类型的人,即受欢迎型、被拒斥型和被忽视型。

    1)受欢迎型

    受欢迎型的人往往拥有积极、快乐的性格,能够合作和分担朋友的痛苦、困难。一般来说,受欢迎型的人有比较好的交往能力和一些特长。

    2)被拒绝型

    被拒绝型的人往往好和人争论,常常表现出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不愿和别人合作,也常常忽视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

    3)被忽视型

    被忽视型的人一般是比较害羞、退缩的,不愿意自我表露,也很少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情绪,虽然没有不良的行为,但却常常被大家忽视。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同伴,那么不妨从改变自身的性格出发,使自己更为主动和积极,而不是埋怨没有人做你的朋友。

    3. 恋人关系

    关于恋人之间的爱情,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尤其对于大学生朋友们来说,爱情是一个很神圣的字眼,谈论爱、追求爱、感受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恋爱虽然甜蜜,却并不简单,那么,如何处理好恋人之间的关系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懂得

    对于大学生朋友来说,由于青春年少,往往很容易出现激情,沉迷于短暂的感官之乐中,然而真正的爱,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健康之美,是一种感恩、一种勇敢的担当、一种心灵的交融和一种不计个人得失的包容。古人说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妻共进”指的就是这样的爱,真正的爱,应该会使人有前进的动力,有努力的方向。

    2)接受

    当爱情到来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坦然接受的。因为,接受,必然意味着付出和投入。如果在还没有这种思想准备的时候,让一个人接受别人的爱,是有些困难的。在准备接受一段爱情的时候,首先要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当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有被尊重的感觉?你是不是很信任他(她)?你有没有要关心他(她)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选择是否接受爱情。

    3)拒绝

    爱情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有的时候拒绝是必不可免的,在表达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态度明确,否则,你的含糊态度很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在不得不推却的时候再去表明,反而是更多地伤害了对方。

    4)表达

    在恋人之间,很多人迷信“心有灵犀”,然而很多时候,这种默契是建立在交流之上的,很少有人能够不需要交流就能够完全懂得对方的意思,因此,要学会适当的表达,把你的爱意告诉他们。当然,交流时也要注意,不要拐弯抹角,而且可以适当地用一些肢体语言,如拥抱、握手等。交流时,要认真地倾听,注意眼神的交流,对对方及时给予真诚的反馈,而不是简单的应付。交流的内容也可以很随便很开放,只是注意不要过于挑剔对方的不足。

 

 

第三节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3

    二、人际交往的误区

    (一)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虽然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和他人的交往并不理想,也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交不到好朋友、生活圈子太窄,或者是和人交往中总是不舒服等等。其实,在心理学上,有许多人际交往的误区,我们在下面会一一介绍,你可以识别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性地犯这些错误。如果这样,你自然不能做到人际交往中的如鱼得水了。

    1. 刻板印象

    这是指人们对于某类人的一种固定而概括的看法。我们常常会在和人交往时,不自觉把一些人归为某一类,并且根据自己曾经的经历或印象作出评价和判断。比如说,有些人常常说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男人就该勇猛,女人就该柔弱,年轻人比较轻浮,老年人才沉稳等等,这些刻板印象往往会使人在交往中忽视对方的特点和个性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影响其交往的效果。

    2. 首因效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希做过这样一个经典实验:将一些大学生分成两组,每个人拿到一张填有描述一个人特征的形容词的表格。第一组表格上对这个人的评价词为聪慧、勤奋、冲动、爱批评人、固执、妒忌,是从肯定到否定的排列;而给第二组被试的表格中则将这几个词的顺序颠倒了过来,即从“妒忌”到“聪慧”这样一个否定到肯定的排列。然后让两组被试评价这个人。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大多认为此人是慷慨、大方、热情的,而第二组则认为此人是冷漠、吝啬和不被人喜爱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的影响,比以后的各种信息对人的印象形成作用更大。这就是“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由此可见,第一印象的形成对于人们以后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因为对别人初次印象不好而认为这个人不值得交往,因而否定了以后的关系,不知不觉走进了“首因效应”的误区。

    3. 近因效应

    这是指最近的事物或情境给人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会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

    心理学家洛钦斯发现了这一效应的存在,并通过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进行了验证。他编造了两段有关吉姆的信息,两段内容相反,一段把吉姆描述为一个乐观、外向和好交往的人;另一段则把他描述为孤僻、内向和冷漠的人。他把两段描述都读给被试听,但是顺序不同,然后让被试对吉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被试总是会根据最后听到的内容来评价吉姆,这就是近因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个人的某一个行为就改变对他的整个印象,这就是近因效应带来的偏差。与首因效应不同的是,首因效应往往是针对陌生人的,而近因效应往往会在熟悉的人身上出现。但都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人际误区。

    4. 投射效应

    我们常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以自己的某种看法来揣度别人的观点,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投射效应”,指的就是人们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某些特征或心理观念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宋代著名的大词人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两人一起谈天,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并且对苏小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笑道:“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笑谈,但是却反应了这种投射效应的存在。具体来说,我们生活中的投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认为好的也要求别人说好,甚至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而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另一个就是对于喜欢的事物或者人会越来越喜欢,反之亦然,总是无法做到客观。甚至一些父母也会这样,为孩子安排这安排那,而不管孩子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不良效果。

    5. 晕轮效应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认为一个人某方面不错的时候,便会认为他的其他方面也会很好,所谓的“爱屋及乌”、“一好百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教师会把某些学生贴上标签,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在道德和人品方面也会好,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是事事不行。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晕轮效应”,指的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根据自己对某个人的某种特征所形成的印象,来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是一种非客观的做法。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在一门新课之前,实验者向同学们介绍新老师,告诉其中一半的学生,这位老师是一个“热情”的人;而对另一半学生,则告诉这个老师很冷漠。结果发现,在课后让学生评价这位老师时,前一半的学生认为这个老师是“幽默的、善良的、善解人意的”,而另一半的学生则更多地认为这个老师有很多消极的品质。

    在晕轮效应中,当人们因为某个人一个好的方面而认为他具有了一切好的品质时,称为“光环效应”;反之,由某人的坏品质而否定了此人的其他方面,称为“扫帚星效应”。不管怎样,晕轮效应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应尽量减少这种错误。

    (二)在爱的名义下

    虽然人际交往存在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交往都出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爱意,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和心灵的强壮。相反,一些虚伪、嫉妒、伤害、贪婪都会在人际交往中,披上爱的外衣,在爱的名义下,伤害到我们的心灵。

    子慧和凌利在一次舞会中一见钟情,并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但是一段时间后,子慧却意外发现凌利还和别的女孩交往,于是提出分手。不料凌利表现得极其难过,发誓说只有和子慧在一起才是真心的,甚至哭了。心软的子慧原谅了他。但两个月之后,却再次发现凌利的“出轨”,她非常伤心,没想到自己的真心换来的是这样的欺骗。

    可见,此时的爱情已经完全变成了谎言和伪装,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到爱你的人,最后也会使自己坠入深渊。

    阿玉和玲子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一个寝室里住了三年,学习成绩也是班里的头两名,玲子总说阿玉是自己的知己,阿玉更是把自己所有的小秘密和家里的情况都对玲子和盘托出。大四上学期,班主任找到两人谈话,说系里有一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可能从两人之中选出。不料玲子听了之后却有些反常,开始对阿玉爱理不理、冷嘲热讽,到后来,班级里甚至开始流传出阿玉的一些谣言,什么曾经和谁谁好过啊,甚至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弄得沸沸扬扬,而这些,阿玉只和玲子说过。对于这种在利益面前变得面目全非的友情,阿玉伤心极了。

    虽然以上两个故事中的凌利和玲子都曾经强调自己是对爱情和友情真诚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关系已经失去了交往的初衷,没有了信任、真诚和尊重,反而更多的是欺骗、怀疑和伤害,而所有的这些欺骗、怀疑和伤害都是打着感情的旗号进行的。因此说,这个时候的感情已经变成了一种伤害,它披着天使的外衣,干着魔鬼的勾当,如果继续沉迷其中,只能被伤害得更深。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处的是这样的一种交往关系,那么千万别被它的外表所蒙骗,那只是在爱的名义下。

 

 

第三节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4

    三、创造良好人际环境

    (一)人际环境的选择与创造

    对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领域。传统心理学认为,人主要是环境的产物,只是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塑造。最新兴起的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理论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作为主动的个体,对于周围环境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成长着的。这种交互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反应的交互作用

    这种交互作用指的是对于同样的环境经验,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这一点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处于同样的人际环境中,外向的人比内向的能够更多更频繁地与周围人交流和沟通,也能够从与周围人的往来中吸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要想拥有和改变你的人际关系,首先应该从拥有良好的人格和改变你的特点出发,不要被动地等待别人对你的垂青。

    2. 唤起的交互作用

    唤起的交互作用是指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反应,也就是说个体的一些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对他的不同反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比那些安静而听话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要想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对方的好感,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以一种能够被对方接受和喜爱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友情。

    3. 超前的交互作用

    这里强调的是个体会主动选择并且改变、创造自己所喜欢的人际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进一步塑造其人格和个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两个朋友比较性格相近,甚至还有一些夫妻被认为有“夫妻相”。这样的现象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一个人往往会选择与他具有相近的性格特征的人做朋友或恋人,而这种朋友关系和人际环境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他这种性格。

    由此可见,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个性来创造一种健康、舒服的人际环境的,并不是要坐着等一切来适应你。就像一句名言说的,“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如果你想要的是一种宽容的氛围,那么你首先要能够做到对别人宽容;如果你对别人处处冷眼相待,那么你得到的也会是别人的冷眼和冷漠;如果你透过爱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也都是爱。

    (二)透过爱来看世界

    在心理学上,爱是人存活在世界上的一种基本需要,没有爱,人的精神世界就会萎缩,生命也会变得无色无味。而且,爱也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字,这既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体验,又是一种给予和接受的能力。其中,宽容是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名言强调宽容的重要性,比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则得众”,“君子厚德载物”等等,说的就是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现代心理学家对一百多名大学生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宽容别人的人,往往身体健康;而那些不能容忍别人缺点,脾气暴躁的人则最易得心脏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病。许多心理学家也提出,心理压力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宽容周围人的不足,及时舒缓心中的不快。可见,宽容,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 宽容,是一种智慧

    战国时候,蔺相如被赵王封为宰相,但是却引起了大将军廉颇的不满。他四处宣扬要给蔺相如难看,并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却一味忍让。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之所以这样忍让,是因为不想让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惭愧不已,觉得自己过于小量,于是便负荆请罪,而蔺相如则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两人成为好友,共同辅佐赵王,使赵国强大起来。

    这里说的就是一种宽容,这种宽容不仅使蔺相如赢得了廉颇的友谊,也成就了一个国家的强大。可见,宽容,有时候不仅仅是个人的品质,还是一种气度和大智慧。

    心理学家们调查发现,那些心怀感激、宽容大度的人,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其他人。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一个人宽容的智慧所在。我们知道,水清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水过于清了,就会没有任何隐蔽,鱼儿也就无法存活。同样的道理,人如果过于精明,也必然是明察秋毫,事事较真,自然也就十分苛刻无法容人。那么试问,有谁是完美的呢?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又为何要求别人完美呢?这个时候,我们的苛求除了显现出自身的狭隘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如果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世间种种,你的眼中和心中才装有更多的美好。所以说,豁达和超脱既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冰霜,也能够带走自己心间的忧虑烦恼。宽容,既是减轻他人的一剂良药,也是善待自己的很好方法,何乐而不为?

    2. 宽容,所以成功

    成功有许多要素:乐观、聪慧、坚持……而宽容是必备之一。宽容,所以能够从善如流,博采众家之长;宽容,所以能够广交天下朋友,四通八达。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拥有宽容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

    古代杰出帝王唐太宗就是一位有宽容之心的明君。他在即位之后,不仅让降将尉迟敬德担当重任,而且听从他的建议,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其中一人,被赐为谏官,成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此外,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使得许多原来反对他的人也转变过来,成为辅佐他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他一向以宽容待人著称。在他竞选总统成功之后,准备起用一名曾经的政敌,这个做法遭到了同僚们的一致反对,认为他不应该和敌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然而林肯这样说:“这样做难道不是在消灭敌人吗?当我把敌人变为己人的时候,我可是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得到了一个朋友啊。”

    可见,一个真正的成大事者,必然要有博大的胸怀和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即容众纳谏,所谓“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毕竟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的。宽容别人,给别人多一点的空间,也给了自己更多的力量。这种容人之心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是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也因此愿意为你效劳。否则,即便再聪明,若求全责备,你所拥有的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

    当然,宽容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这样的“宽容”不仅不会让人心生感激,甚至会觉得你没有立场,过于软弱。宽容也要注意界限和尺度,不要过犹不及,宽容不等于软弱。所以说,宽容虽然意味着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但绝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

 

 

第三节 和谐人际关系 创造积极环境5

    (三)如何成为交往能手

    我们已经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一些应该避免的人际误区,那么,如何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一名交往的高手呢?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1. 学会表露自我

    西方心理学家提出一种被称为“约哈里窗户”的理论,认为在一个人的身上,存在着四个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了解的区域(你我共知);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知晓的区域(你知我不知);自己的私密区域(我知你不知);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区域(你我都不知)。一般来说,第一个区域在自我中占的比例越大,表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越好,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区域说的就是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指你把自己的一些私人东西与亲密朋友分享和交流的过程,是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指出,不管是在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中,两个人自我表露的越多,对于这段关系的感觉就会越好,个体的快乐感与其自我表露的程度有关。因为自我表露的过程常常会体验到心情的放松、他人的支持和尊重,因而与自我表露相伴随的就是快乐愉悦的心情。

    表露自己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向别人袒露自己的心事却常常无法做到。其实,只要掌握以下几个小方法,做个快乐的表露者并不难。其一,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看看那些被大家喜欢和欢迎的人是如何与人交往的,看看其中是不是有些小技巧,不妨自己学来用用。其二,事先想一些聊天的主题。如果你常常不知道和别人谈些什么,那么可以在平常多了解一些资讯,可以是新闻时事,也可以是娱乐生活方面的东西,并且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当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就可以很快加入了。其三,找到自己的兴趣群体。如果你有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找一些相似的群体一起交流,比如登山、旅游、赛车等,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管对与错,记住,没有人会事事正确。当然,在表露自己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言语和肢体表情,如扬起眉头、直视对方等都会增强自我表露的效果。

    2. 善于倾听

    表露自我固然重要,但是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锋芒毕露”,不仅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此外,倾听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人分享的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还可以产生与他人共情的愉快。因此,倾听是一门重要的交往艺术。

    赵欣长得很漂亮,而且活泼大方,在开学不久就结交了好多同学,但是不久之后赵欣的朋友就越来越少。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发现在和赵欣聊天时,她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根本不注意别人在讲什么,常常打断别人说到一半的话。于是背地里大家都说赵欣是个很自我的人,也开始不愿意理她了。

    与赵欣相反的,章敏是一个很会倾听的人,她一直有很多贴心的朋友。大家都说每次和她聊天的时候都很舒服,她会认真地听你讲话,不时看着你,并且目光真诚。虽然说的不多,但是大家都喜欢和她一起交谈,还说章敏很尊重别人。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良好的倾听也是一种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倾听不仅仅是付出自己的爱与关怀,也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重,是个体重要的快乐源泉。

    3. 注重交往的细节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研究发现,能够主动交往的人往往能够拥有比较自如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主动性会给人一种很大方、积极的感觉,用前面提到的心理学术语来说,这给人一种很好的“首因效应”,也因而影响到你和他人以后的交往。此外,虽然能够主动交往,但是若想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还要注重一些细节。这里介绍一个能让你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技巧——SOLER技巧,其中,S(Sit)指的是“面对着别人而坐”;O(Open)表示“要表现出开放而自然的姿势”,一般来说,双手抱着双肩的姿势是一种最为拒绝的表示,不要轻易使用;L(Lean)的意思是“身体要表现出微微的前倾”,这是一种表示关注的方法;E(Eyes)表明的是“目光的接触”,在和别人谈话的过程中,眼睛要偶尔直视对方,这是一种感兴趣的标志;R(Relax)是“放松”,即在别人面前不要过分拘谨,这样会让对方也感到很不舒服。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能够在与人交往中,有效地运用SOLER技巧,就能够给人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除了这些技巧外,真诚还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所有的交往都应该是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4. 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青少年期,冲动性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有些大学生朋友们,常常会因为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而得罪很多人,虽然事后后悔不迭,但是却常常“覆水难收”。此外,情绪失控对于自己的健康影响也很大。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收集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溶于水中,将溶液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结果发现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后死亡。这种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另外,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朋友们已经明白,情绪失控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那么,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呢?可以试一下下面的小方法,比较有效的。其一,数数字,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其二,转移注意力,如果你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想些别的事情,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其三,离开这个情境,在发脾气前,迅速离开这个引起你愤怒的地点,到外面或其他房间走走;其四,明确的告诉自己,不要发脾气,要大声的说出来,多说几次之后,你的脾气就会小很多。

    看了上面这些内容,不知道您是否对于如何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其实,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主动而积极的,周围的人际环境是可以选择和创造的,因此,不要抱怨身边没有朋友,也不要等待别人来和你交往。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属于你适合你的良好人际环境,你只需要站起来,和别人打声招呼,说声“你好”,一切就是这样简单!

    练习

    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练习,它对各类人际关系都可能产生改善作用,比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或者同事关系。

    选一个与你亲近的人,然后开始记录,每次当他告诉你一些好消息时(比如,“我这学期拿到了奖学金!”“我们篮球队得了比赛冠军!”),你是怎样反应的。持续记录直到发现你稳定的反应模式。

    你是充满热情地给以反应吗?急切地询问问题并分享他的欢乐?你这样反应的次数远多于其他的反应方式吗?如果是这样,你所表现的正是主动的建设性反应,你很可能已经与这个人维持着一种很棒的关系。如果是这种情况,请选择另一个人作为练习的对象,直到你找到一个你没有以这种方式给他反应的人。

    你可能很在乎这个人,你爱挑剔的反应可能正来自于你对他的爱。比如,你可能不希望如果这个好消息过去了,你的朋友会感到失望。但是,不变的“建设性”批评或者淡淡的热情会损害你们的关系,因为这些就是那个人能够从你这儿获得的所有。因此,决定对每个好消息都以主动而具建设性的方式反应吧。记录下来事实上你是怎样做的,直到确定主动的建设性的反应与其他反应方式的比率至少是三比一。对你在乎的人给以热情的反应并将它们表现出来,接着可以观察你们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六位一体| 科室公告| 文章推送| 日常分享| 学习资料| 宣教必读|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