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连接,爱与爱的守护,远离疾病与痛苦,科学提高适应能力,心身医学科与你在一起。。

六位一体

six in one

电 话:18372568578

手 机:13125066560

联系人:周护士

E_mail:2450148001@qq.com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

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学习资料 > 护考 >

护考

护理名词常识90条

发布时间:2022/09/26 丨 文章来源:未知 丨 浏览次数:

1.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于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2.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3. 舒适: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环境中,保持平静、安宁,没有疼痛、焦虑,身心平衡协调的一种安适自在的自我感觉

4. 卧位:是指患者所采取的卧床姿势,患者要采取各种卧位来满足休息、检查、治疗和护理的需要

5. 医院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6. 医院感染的分类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7. 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有机物,但不能杀灭微生物

8.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化和程度

9.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10. 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酶、细胞壁和细胞膜等,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1. 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2. 无菌区:是指经灭菌处理后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3. 非无菌区: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4. 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病源隔离,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执行保护性隔离,使其免受感染

15. 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更衣室,库房,值班室,食堂,药房,营养室

16. 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走廊,检验室,消毒室

17. 污染区:被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室,患者洗手间,污物处理室,外走廊

18. 压疮: 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9. 休息: 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全身放松,处于没有紧张、焦虑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

20. 睡眠: 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是各种休息形态中最重要、最自然的休息方式,是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

21. 睡眠呼吸暂停:⑴定义: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发生10秒以上没有呼吸为特征的睡眠失调,表现为时醒时睡;⑵分类:中枢性(鼾声和喘息声);阻塞性;混合性呼吸暂停

22. 等长练习:又称静力运动.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即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如患者膝关节完全伸直定位后做股四头肌的收缩松弛运动

23. 等张运动:又称动力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因而造成肢体活动,如散步,游泳,跳舞,慢跑,骑单车等

24. 体温:是身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

25. 体温过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体温在35℃以下者

26. 脉搏:心脏舒缩而引起动脉血管壁的扩张与回缩,形成节律性的搏动,在身体的浅表部位可触及.心脏的舒缩与动脉管壁的弹性是脉搏形成的主要因素脉搏的生理变化:⑴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波动的频率,安静状态下60-100次/分;⑵脉律:即脉搏的节律性,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情况;⑶脉搏的强弱:血液流经血管时对管壁的冲击强度;⑷动脉壁的状态:即触诊时可感觉到的动脉壁性质

27. 缓脉(心动过缓): 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次/分,多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阻塞性黄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钾过高等患者

28. 速脉(心动过速):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分,多见于疼痛,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心肌炎,血容量不足等患者

29.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又称早脉.例如,每隔1个或2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则前者称为二连律,后者称为三联律

30. 脱落脉:当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兴奋不能向下传至心室,导致心搏出现脱落,脉搏也相应脱落,称为脱落脉

31. 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绌脉

32. 常见热型:稽留热:多为高热, 体温持续在39 -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⑵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在39 ℃以上,为高热,波动幅度较大,24h波动范围超过2℃以上,都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感染;⑶间歇热:体温骤升至高峰(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回归至正常体温,间歇数小时或数日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⑷回归热:体温急骤升至39℃或者以上,持续数日后骤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规律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⑸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日后又上升,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⑹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无规律性,持续时间也无规律性, 常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癌症引起的发热

33.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

34. 收缩压:是指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

35. 舒张压:是指当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

36. 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37. 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38.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抗高压药的情况下, 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9. 低血压:诊断低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低于90mmHg(12.0kPa),舒张压低于60 mmHg(8.0 kPa), 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40. 脉搏强弱的异常:⑴洪脉:当心排血量增加,脉搏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患者;⑵丝脉:当心排血量减少,动脉充盈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主动脉瓣狭窄,全身衰竭,休克等患者;⑶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⑷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有如洪水冲涌,故名水冲脉;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等患者;⑸奇脉: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奇脉是心包填塞的一项重要体征;⑹重搏脉;⑺脉搏消失

41. 呼吸:是机体与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2. 正常呼吸: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的呼吸运动是规则、节律的,每分钟16-20次,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吸与脉率之比为1:4-1:5

43. 呼吸困难概念: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用力呼吸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的异常;分类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所致。严重者可见“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或腹上角),常见于喉头水肿、气管异物;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由于肺泡弹性降低和小支气管的痉挛或炎症所致。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水肿;混合型呼吸困难:主要见于肺部广泛病变致使肺呼吸面积减少,引起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气胸、重症肺炎

44. 呼吸过速:又称气促,是指呼吸频率大于24次∕分,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疼痛等患者

45. 呼吸过缓:是指呼吸频率小于12次∕分,常见于麻醉药或镇静剂过量、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患者

46. 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不规则呼吸,可见于某些肺和胸膜疾病、呼吸肌麻痹、腹水等患者

47. 深快呼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过度通气,有时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等状况

48. 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有规则的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

49. 潮式呼吸:又称-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其特征表现为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为浅慢,随之经过一段呼吸暂停(5-30秒)有开始以上的周期变化。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酸中毒及濒死的患者

50. 间断呼吸:又称比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一次或多次呼吸后,呼吸突然停止,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反复交替,多在临终前发生。常见于脑损伤呼吸中枢衰竭的患者

51. 叹息样呼吸:其特征为在一段呼吸频率中出现一次深大呼吸,伴有叹息声,多见于神经衰弱及临终患者

52. 蝉鸣样呼吸:由于声带或细小支气管附近阻塞,使空气吸入困难,进而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多见于喉头异物、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

53. 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过多的分泌物积蓄,导致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多见于昏迷病人

54. 吸痰术:通过负压作用利用吸痰管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不能进行自主咳嗽者

55. 氧气吸入术:是指通过给氧提高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纠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谢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56. 氧流量:是指调节好后的,供患者使用的氧气的流量,其单位是L∕min

57. 继发效应:用冷或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冷疗30-60分钟;热疗30-45分钟

58. 管饲饮食指不能或无法由口进食者,经胃肠道插入导管,给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59. 多尿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60.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休克、心力衰竭、肾衰竭)

61. 无尿或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液产生(严重休克、急性肾衰竭)

62. 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适宜时间为20-30分钟

63. 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痛,三者同时存在(见于膀胱炎、尿道炎)

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指病人突然有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尿痛: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64. 尿潴留: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65.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以达到协助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66. 皮内注射(ID):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67. 皮下注射法(H):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68. 肌内注射(IM):将一定量药液呈90°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69. 静脉注射法(IV)自静脉注入无菌药液的方法

70. 静脉输液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经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71. 新鲜血4℃环境下保存不超过1周的血液

72. 库存血冷藏于4℃冰箱内,保存2—3周,主要成分红细胞,其次白蛋白和球蛋白。

73. 大量输血指在24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

74.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75. 空腹血液在禁止8小时后空腹采集的血液标本

76. 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但能被言语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缓慢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77. 意识模糊是程度深于嗜睡的意识障碍,患者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简短迟钝,思维和语言不连贯,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妄或精神错乱

78. 昏睡是持续的、深度的睡眠状态,不易被唤醒,需要强烈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方可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刺激停止后即进入熟睡状态

79. 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

80. 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

81. 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机体能仅能维持基本的循环与呼吸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和潴留

82. 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病情加速恶化,生命不可避免即将终结的这一时间段,也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83. 临终关怀指由社会各层次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的支持和照料。

84. 长期医嘱执行两次以上的定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当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失效

85. 标准预防技术:指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86. 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87. 真性尿失禁:膀胱稍微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之间的联系受损;尿道括约肌损伤;支配括约肌的神经损伤;膀胱与阴道之间有瘘道)

88. 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活动受抑制;膀胱充满尿液导致内压增加)

 

89.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由于膀胱括约肌张力降低、骨盆底部肌肉及韧带松弛,当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以致不自主地排出少尿液

90. 急迫性尿失禁:当有强烈尿意时,排尿不受意识控制,出现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路感染;帕金森;老年退行性变)

91. 病情观察: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有关患者疾病信息的过程,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提供依据

92. 濒死:又称临终,通常是患者在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病情加速恶化,生命不可避免即将终结的这一时间段,也是生命的最后阶段

93. 死亡:传统的死亡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而死亡时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停止和人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护理考试常识213条
返回上一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六位一体| 科室公告| 文章推送| 日常分享| 学习资料| 宣教必读|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