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连接,爱与爱的守护,远离疾病与痛苦,科学提高适应能力,心身医学科与你在一起。。

六位一体

six in one

电 话:18372568578

手 机:13125066560

联系人:周护士

E_mail:2450148001@qq.com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

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学习资料 > 护考 >

护考

护理考试常识213条

发布时间:2022/09/26 丨 文章来源:未知 丨 浏览次数:

 

1.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 医院环境的特点:安全性、舒适性、专业性、统一性

3.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⑴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⑵温度:通常为18-22℃,新生儿及老年患者为22-24℃;⑶湿度: ①通常为50%-60%;②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现有水蒸气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可能达到的最大水蒸气含量的比值;③相对湿度较高时,皮肤水分蒸发较慢,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憋闷;而相对湿度较低时,病室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等不适感觉,对呼吸道疾病或气管切开患者尤其不利;⑷通风: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通常开窗30分钟;⑸噪声:白天病区理想噪声强度在35-45dB;医务人员要做到“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4. 急诊患者的入院护理⑴做好急救准备:护士接到通知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床单位及急救所需用物;⑵安置患者:将患者安置在准备好的床单位上,并为其佩戴腕带标识;⑶配合救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治疗并随时做好护理记录;⑷入院评估:对于不能正确叙述病情和需求的患者,暂留陪送人员,以便询问患者病史

5. 备用床的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患者

6. 暂空床的目的:供新住院患者或暂时离床患者使用

7. 麻醉床的目的①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患者;②是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③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

8. 分级护理定义: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后,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类:特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病情变化1次);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患者1次);三级护理(每3小时巡视患者1次)

9. 平车运送法挪动法:协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顺序移向平车;一人搬运法①护士:两脚分开前后战立,一手自近侧腋下伸入至对侧肩部,另一手伸入患者臀下;②患者:双臂环抱搬运者肩部,双手交叉于搬运者颈后;   ⑶二人搬运法:护士A:一手伸至患者头、颈、肩部,另一手伸至腰部下方;护士B:一手伸至臀部下方,另一手伸至膝部下方;⑷三人搬运法①适用于体重超重的患者;②护士A:一手托住患者头、颈、肩部,另一手托住背部;护士B:一手托住腰部,另一手臀部;护士C:一手膝部,一手双下肢;⑸四人搬运法①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和病情较重的患者;②方法:将中单或帆布中单铺于患者腰、臀部以下;③护士位置:A和B分别站于床头、床尾,C和D分别站于病床一边和平车的一侧;            ⑹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平车性能是否完好,有无损坏,以保证患者安全;②搬运患者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避免造成损伤等并发症;③搬运前妥善安置各种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受压、扭曲和液体逆流,保持引流通畅;④运送患者时,如平车一端为大轮,则应使患者头部头部至于大轮端;⑤搬运过程中,注意动作轻稳、准确

10. 卧位的分类主动卧位: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自主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卧于被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患者;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11. 去枕仰卧位:适用于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椎管内麻醉或脊髓呛穿刺后的患者

12. 中凹卧位  要求: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垫起使其抬高20°-30°;②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缺氧;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而缓解休克)

13. 侧卧位: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可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

14. 半坐卧位:⑴要求:摇起床头支架,与床成30°-50°抬高上半身,再摇起膝下支架15°-30°以防患者身体下滑;⑵适用范围: 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术后的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 ②心脏疾病、胸腔疾病或胸部创伤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减轻腹腔内器官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症状;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可以达到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的作用,减轻中毒反应,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④腹部手术后患者:可使腹肌松弛,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有利于向战立过渡

15. 端坐位:⑴要求:将床头抬高70°-80°,膝下支架抬高15°-20°⑵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

16. 头低足高位: ⑴要求: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禁用; ⑵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的引流;十二指肠引流;产妇胎膜早破时;下肢、骨盆骨折后骨牵引术

17. 头高足低位:⑴要求: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⑵适用范围: 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开颅术后或头部外伤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8. 膝胸卧位:⑴适用范围: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矫正胎位不正及子宫后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19. 截石位: ⑴适用范围: 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产妇分娩

20. 变换卧位的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法、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法的注意事项):⑴根据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体重、身体上移的情况及向床头移动的距离选择移动的方法;⑵若病人身上带有各种导管,移动前应将各种导管安置妥当,移动后应检查导管是否脱落、移动、扭曲、受压,以保持通畅; ⑶应避免拖拉病人,以免擦伤病人的皮肤;⑷为特殊患者更换卧位时,须注意;①手术后患者:先检查敷料,如有浸湿,应先更换后再翻身;②颈椎或颅骨牵引者:不可放松牵引,并保持一条直线;③颅脑后术后的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④石膏固定者:翻身后注意血运循环;⑸轴线翻身时:注意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度,有颈椎损伤者,由一位护士固定头部,勿扭曲患者头部,翻身角度不得超过60°

21.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⑴物理性损伤及防范:①机械性损伤:保护具的使用、跌倒、地面湿滑、各种操作、刀剪等锐器;②温度性损伤:冷热疗法时、易燃易爆物品、电器设施;③压力性损伤:压疮、石膏、高压氧舱、输液速度及压力:④放射性损伤:放射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 ⑵化学性损伤及防范:①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配伍不当甚至用错药引起②“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③“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有效期、浓度、剂量、用法、时间;⑶生物性损伤及防范:包括微生物及昆虫对人体的伤害;⑷心理性损伤及防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到打击而引起的

22. 保护具的使用对象: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保护具的应用指征,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维护患者的自尊;②保护具只宜短期使用,使用时须注意患者的卧位舒适,保持肢体及关节处于功能位;③约束带下必须垫衬垫,其固定要松紧适宜。注意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每2小时放松一次;④使用保护具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⑤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的结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

 

23.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4. 疼痛的护理措施:⑴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⑵缓解或解除疼痛:药物止痛.患者自控镇痛泵.物理止痛.针灸止痛.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⑶恰当地应用心理护理方法和疼痛心理疗法;⑷积极采取促进患者舒适的措施;⑸健康教育

25. 热力消毒灭菌法:㈠可分为干热法湿热法;㈡燃烧灭菌法:⑴干烤法:①适用:耐高热,不耐湿的物品;②温度:箱温160-180℃;③时间: 30min-2h;④注意事项: 物品洗净不留污垢,防焦化;物品包装(体积不宜超过10cm×10cm×20cm);物品放置(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时不宜中途打开烤箱放入新的物品;灭菌时间从标准温度时算起;⑵煮沸消毒法:①适用:耐湿、耐高热物品;②方法:a.水沸后开始计时,5-10分钟达到消毒效果,15分钟可将大部分细菌芽孢灭杀;b.煮沸过程中如需添加物品,应从再次水沸后重新计时;c.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的浓度,沸点可达105 ℃,可增强杀菌作用,同时去污防锈;③注意事项:a.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水量应始终淹没所有物品;b.玻璃类纱布包裹,冷水或温水放入,10-15min;橡胶类纱布包裹,水沸放入,5min;c.海拔每增高300m,需延长消毒时间2min;④消毒后应将物品及时取出,放置于无菌容器内及时使用,4小时内未用者需要重新煮沸消毒;⑶压力蒸汽灭菌法:①特点:温度高、穿透力强,效果可靠;②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③注意事项:a.灭菌之前应将物品彻底洗净,干燥后包装;b.包装材料应允许空气排出和蒸汽的穿透,如全棉布,一次性无纺布,一次性复合材料,有孔玻璃或金属容器;④包装合适(下排式30*30*25cm,预真空30*30*30cm);⑤锐性器械,如刀,剪不宜用此法灭菌,以免变钝

灭菌器类型

压力(kPa)

温度(℃)

时间

min )

下排气式

103-137

121-126

20-30

预真空式

205.8

132

5-10

 

26. 光照消毒法:⑴日光曝晒法:曝晒6小时⑵紫外线灯管消毒法:①使用方法:a.空气消毒:每10㎡用一盏30w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②物品消毒30w、有效距离为25-60cm、每面照射时间为20-30min,物品应摊开

27. 光照消毒法的注意事项:①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每两周用无水乙醇擦拭);②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③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关灯如需再启,应间歇3-4分钟.④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⑤定期监测灭菌效果:一般3-6个月测定一次.如灯管照射强度≤70µw/c㎡

28.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⑴坚持合理使用原则;⑵选用合适的消毒剂;⑶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⑷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测比重调整浓度;⑸物品应先清洁、干燥,后需全部浸入;⑹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⑺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需冲洗;⑻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

29.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灭菌剂:⑴戊二醛:①常用深度2%,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时间10h;②注意事项:浸泡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防腐;⑵乙醇70~75%皮肤消毒;⑶聚维酮碘(含碘消毒剂,中效):0.05~0.1%皮肤粘膜消毒、0.5~2.0%手术手术及注射部位皮肤消毒

30. 洗手指征:⑴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⑵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⑶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前后;⑷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⑸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⑹处理药物或配餐前;⑺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雨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⑻外科手术前后

31.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⑴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以灭杀一切微生物;⑵中毒危险品,达到消毒即可;⑶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32. 卫生洗手法: 内外夹弓大立腕,揉搓时间为10-15秒

 

33.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⑴操作前:①环境准备:操作前30分钟必须停止清扫工作或更换床单等,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②医护人员准备: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前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⑵操作中保持无菌状态:①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②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③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交叉感染;⑶无菌物品管理有序:①必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②无菌器或无菌容器外需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③无菌物品应按失效日期先后顺序摆放.有效期一般为7天

34. 无菌持物钳法:⑴存放方法:①干燥保存法:4小时更换一次;②湿式保存法: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持物镊长度的1/2,一般一周消毒一次,使用频繁每日消毒;⑵注意事项:①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夹非无菌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②只能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无菌物品的使用过程,如换药等;③不能在空气中暴露过久,用后须立即放回;④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消毒灭菌

35. 使用无菌容器法的注意事项: ①不可在容器上方直接翻转盖子; ②不可污染容器及盖的内面和边缘; ③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④无菌容器定期消毒灭菌,一般毎周一次,常用敷料罐毎日更换灭菌,无菌容器打开后,应记录时间,有效时间为24h

36. 使用无菌包法的注意事项: ①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被污染也不可放回无菌包内; ②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系带横向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有效;③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为7-14日;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④包无菌包的顺序为:内、左、外、右

37. 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

 

 

38. 铺无菌盘法的注意事项: ①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 ②无菌包避免潮湿; ③铺盘时避免手、衣袖等触及无菌巾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 ④无菌盘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

39. 倒取无菌溶液的注意事项: ①任何物品不可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或直接接触瓶口倾倒溶液; ②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③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无菌溶液,可保存24小时; ④倾倒时标签向手心

40. 隔离原则: ①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②工作人员要求;③物品处理要求;④环境消毒要求;⑤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⑥加强心理护理;⑦在感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以渡过隔离期,解除隔离;⑧加强终末消毒处理

41. 隔离的种类:⑴严密隔离:如霍乱,鼠疫,非典;⑵呼吸道隔离: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肺炎,肺结核;⑶肠道隔离: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⑷接触隔离: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⑸血液-体液隔离: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⑹昆虫隔离: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

42. 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①隔离衣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②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③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④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⑤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⑥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⑦必须分清隔离衣的清洁面和污染面,穿脱时保持衣领及清洁面不被污染,清洁的手不可触及污染面,污染的手不可触及清洁面

43. 牙刷的使用方法:45°,3分钟.每3个月换

44. 义齿的清洁护理:①餐后取下义齿冲洗刷净,漱口后为患者戴上,维持口腔健康; ②将义齿浸没于贴有标签的冷水杯中,防止义齿丢失或损坏,每日换水一次;③义齿不可浸于热水或乙醇中,以免变色、变形、老化

45. 特殊口腔护理:对象:禁食、高热、昏迷、鼻饲、术后、口腔疾病、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日2-3次;目的:①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②预防或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③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注意事项:①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②昏迷病人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③擦洗过程中,动作应轻柔;④擦洗时,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棉球不应过湿,切忌遗留在病人口腔内;⑤擦洗舌面及硬腭勿过深;⑥操作前后清点棉球

46. 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液

名称

浓度

作用

生理盐水

 

清洁口腔

过氧化氢溶液

1%-3%

防腐,防臭,适用于口腔溃烂、坏死组织者

碳酸氢钠溶液

1%-4%

属碱性溶液,适用于真菌感染

洗必泰(氯

乙定)溶液

0.02%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呋喃西林溶液

0.02%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醋酸溶液

0.1%

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硼酸溶液

2%-3%

酸性防腐溶液,有抑制菌作用

甲硝唑溶液

0.08%

适用于厌氧菌感染

47. 床上洗头:⑴水温:43-45℃;⑵注意事项:①注意调节室温(22-26℃),冬季应注意保暖;②注意调节水温,避免患者着凉;③洗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患者疲劳;④考虑患者的耐受,注意观察病情变;⑤洗头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疲劳

48. 淋浴和盆浴:⑴室温24±2℃,水温41-46℃;⑵注意事项:①淋浴应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功能;②年老体弱者应由护理人员协助洗浴;③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止适盆浴;④传染病人的沐浴,根据病种按隔离原则进行

49. 床上擦浴:⑴水温50-52℃;⑵注意点:①脸部:先眼部(由内眦擦至外眦);②上肢:远心端到近心端;⑶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一般擦浴在15-30分钟内完成;②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③保护伤口和管路,避免伤口受压、管路打折或扭曲;④擦浴过程中,护士应注意省力原则

50. 背部按摩:⑴目的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⑵用物准备50%乙醇,50-52℃温水;室温24±2℃

51. 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⑴外源性因素:垂直压力(最重要的原因)、摩擦力、剪切力、潮湿;⑵内源性因素:患者移动能力受限、感觉障碍、营养不良、年老、体温过高或过低

52. 压疮的预防:”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及勤更换

53. 压疮的易患部位:⑴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隆粗,肩胛部,肘部,骶尾部,,足跟部及脊椎体隆突出;⑵侧卧位时:好发于耳郭,肩缝,肋骨,肘部,髋骨,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处;⑶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部,耳郭,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及足尖处;⑷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

54. 压疮的预防措施:①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半坐卧时床头抬高≤30°;②保护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③促进皮肤血液循环;④提供营养支持;⑤鼓励患者活动

55. 压疮的分期:⑴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肤完整,皮肤颜色改变,呈紫色或褐红色;或出现充血性水疱,可伴疼痛;⑵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皮肤完整,发红;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皮肤温度变化,常局限于骨隆突出;⑶Ⅱ期压疮(炎性湿润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水疱,有硬结;⑷Ⅲ期压疮(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缺失,暴露皮下组织,水泡破溃,疮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⑸Ⅳ期压疮(坏死溃疡期):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 呈黑色,有臭味,脓液较多;⑹不可分期:溃疡基底部被腐肉(黄色、棕褐色、灰色或褐色)和(或)焦痂(棕褐色、褐色或黑色)覆盖

56. 睡眠障碍的评估: 失眠、发作性睡眠、睡眠过度、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剥夺、梦游症、梦魇、睡惊、遗尿

57. 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②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④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应尽量间隔90分钟;⑤合理使用药物;⑥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⑦采取特殊技术;⑧健康教育

 

 

58. 压疮的治疗及护理:⑴全身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提供充足营养,全身抗感染治疗等;⑵局部治疗机护理:①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去除致病因素.清创措施;②Ⅰ期压疮(淤血红润期):去除致病因素,解除压力;③Ⅱ期压疮(炎性湿润期):小水疱加以保护;较大的水疱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再以无菌敷料包扎;④Ⅲ期压疮(浅度溃疡期):清洁伤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⑤Ⅳ期压疮(坏死溃疡期):清除坏死组织;⑥不可分期:彻底清除溃疡基底的腐伽和(或)痂皮

59. 会阴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⑴应先擦洗会阴部再擦洗肛门,每擦洗一处更换毛巾的一个部位或更换一个棉球.女性患者月经期宜采用会阴冲洗;⑵患者有会阴部或直肠手术,应使用无菌棉轻轻擦洗;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用消毒棉球由尿道口处向远端依次擦洗,以防逆行感染

60. 协助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增加身体的舒适、促进心理的放松、保证环境的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

61. 睡眠时相:⑴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或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①入睡期(Ⅰ期)-入睡的过渡期(0.5-7min);②浅睡期(Ⅱ期)-进入睡眠状态(10-20min);③中度睡眠期(Ⅲ期)-睡眠逐渐加深(15-30min);④深度睡眠期(Ⅳ期)-沉睡期(10min);⑵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62. 睡眠周期:人的睡眠是周期发生的,按照一定的睡眠时相顺序重复出现.每个睡眠周期都含有60-120分钟不等的有顺序的睡眠时相,平均为90分钟

63. 活动受限的原因:①疼痛;②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受损;③运动系统结构改变;④营养状态改变;⑤损伤;⑥精神心理因素;⑦医疗护理措施的执行

64. 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⑴皮肤系统:易形成压疮;⑵运动系统: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挛缩;⑶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⑷呼吸系统:导致坠积性肺炎,二氧化碳潴留,心肺功能衰竭;⑸消化系统:便秘,粪便嵌塞;⑹泌尿系统:排尿困难,尿潴留,结石,感染;⑺心理状态:精神郁抑,出现极端的心理变化

65. 肌力程度分级:⑴0级:完全瘫痪;⑵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运动;⑶2级:肢体可移动,但抬不起;⑷3级:肢体能抬起,但不能对抗阻力;⑸4级:能做对抗,但肌力减弱;⑹5级:肌力正常

66. 机体活动能力分级:⑴0级:完全能自理: ⑵1级:需要使用器械或设备;⑶2级: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⑷3级:既需要有人帮助,也需要设备或器械;⑸4级: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67. 进行肌肉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⑴掌握运动量及频度,一般每日或隔日练习一次; ⑵鼓励患者,即时显示练习效果以增强患者信心;⑶肌力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疼痛;⑷练习前后应做准备和放松运动;⑸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病变时慎做肌力练习,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者禁做肌力练习

68. 体温的形成:由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其中50%以上以热能形式存在并维持体温,其余不足50%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

69. 产热:⑴产热器官:内脏器官(肝)和骨骼肌⑵产热方式:基础代谢活动产热,骨骼肌运动产热,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70. 散热:⑴散热途径:皮肤,呼吸道以及随大小便的排出散热;⑵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

71. 体温的调节:⑴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⑵行为性体温调节:如增减衣被、改变躯体活动状态

72.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后外侧部为产热中枢

73. 成年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温度

肛温

37.5℃

36.5-37.7℃

口温

37℃

36.3-37.2℃

腋温

36.5℃

36.0-37.0℃

74. 发热的分度⑴低热37.3-38℃⑵中热:38.1-39℃⑶高热39.1-41℃⑷超高热>41℃

75. 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①脉搏测量时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下;②不可用拇指测量脉搏,以避免拇指小动脉的搏动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③若为异常脉搏,危重患者应测量1分钟

76. 发热过程及表现:

体温上升期

发冷、寒战、起鸡皮疙瘩

高热持续期

皮肤潮红、灼热及呼吸深快

体温下降期

多汗、皮肤潮湿

77. 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⑴降温:一般在发热持续期,应给予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9℃以上者,可选用冰袋、冰帽等冷敷头部、四肢大血管处进行局部用冷降温;药物解热应该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采取降温措施后30分钟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⑵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日测量4次;体温恢复正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日测量一次;⑶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会应呼吸加快导致皮肤蒸发水分增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每日摄水量应为2500-3000ml,以促进代谢产物排出;⑷休息:高热患者由于消耗多、进食少,体质较虚弱,故应卧床休息;⑸保持清洁和舒适:①加强口腔护理: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加之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和黏膜溃疡;②加强皮肤护理:退热期出汗量较大,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对于长期持续高热卧床患者,要注意防止压疮的发生;⑹安全护理:高热患者出现躁动不安、谵妄,要防止坠床,舌咬伤;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接触患者的顾虑

78. 体温过低的原因:①散热过多②产热减少③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④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79. 体温过低的分级:

轻度

32.0-35.0℃

中度

30.0-32.0 ℃

重度

30.0℃

致死温度

23-25℃

80. 影响体温测量确定性的因素:如30分钟内患者有无进食、剧烈运动、冷热疗法、吸烟、情绪激动等

81. 咳嗽技术包括三种:术后咳嗽、爆发性咳嗽、深呼吸

82. 叩击方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护士取空心掌,自上而下,由远(外)而近(内)

83.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①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心肌梗死患者慎用肛温测量;②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下;③体温计在使用后应及时浸泡消毒,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应定期检查

84. 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②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③重要作用: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85. 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86. 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18.5Kpa(90-139mmHg)、舒张压:8.0-11.9 Kpa(60-89mmHg)、脉压:4.0-5.3 K 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13.3 K pa(100mmHg).

87.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位血压最,卧位血压最

88. 一般健康人的右上肢血压左上

89. 脉压异常:①脉压增大: 脉压>5.3Kpa(40mmHg),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脉压减少:脉压<3.9Kpa(30mmHg),多见于心力衰竭,心包积液,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

90. 异常血压的护理:①病情观察:监测血压时要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②休息、活动与体位;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减少活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改变体位应慢一点;③环境;温度适宜及安静和舒适的休息环境;④饮食;⑤情绪;⑥健康教育

91. 血压的测量:⑴部位:通常选择右上臂.对于偏瘫、肢体外伤或手术的患者应选择键侧肢体;⑵注意点:如果袖带过导致血管在袖带未充气前就已经受压,使测出的血压数值偏;如果袖带过或不平整,导致有效测量面积变,使测得的血压数值偏

92. 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⑴测量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⑵血压计在使用前应检查玻璃管是否有裂缝、汞是否充足;⑶要再次测量时,应先将袖带内的气体驱尽,将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进行第二次测量

93. 呼吸中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于延髓、脑桥、大脑皮质、间脑、脊髓等部位

94. 神经根痛痛;食管炎多为烧灼痛;带状疱疹刀割样痛或痛;心绞痛呈绞榨性疼痛

95. 呼吸测量的注意事项①由于呼吸受意志控制,计数呼吸时应避免患者察觉,测量呼吸一般与测量脉搏同时进行;②呼吸不规则者和婴儿应测1分钟;③呼吸微弱不易察觉的患者,将少许棉花放在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

96. 体位引流:每日早饭前和晚睡前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

97. 吸痰设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电动吸引器

98. 吸痰的要点⑴根据患者情况和痰粘稠情况来调节负压(成人:-300~400mmHg;儿童:-250~-300mmHg);⑵口咽吸引法:①导管插入1-15cm进入咽部;②每次吸引时间<15秒;⑶鼻咽吸引法:成人约16cm,儿童8-12cm,婴幼儿4-8cm;⑷鼻气管吸引法:成人约20cm,儿童14-20cm,婴幼儿8-14cm

99. 吸痰发的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盘内应每班消毒更换,吸痰管每次更换,并做好口腔护理;⑵及时评估患者;⑶吸痰动作轻柔,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抽吸、不可反复操作,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⑷每次吸痰时间<15秒

100. 缺氧的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氧疗对低张性缺氧的患者效果比较明显)

101. 缺氧的程度与症状

程度

发绀

呼吸困难

意识

不明显

不明显

清楚

明显

明显

正常或烦躁不安

显著

严重、三凹征明显

昏迷或半昏迷

102. 氧气装置的“四防”:防火、防油、防震、防热

103. 给氧浓度⑴低浓度给氧:吸氧浓度小于35%;⑵中浓度给氧:吸氧浓度为35-60%;⑶高浓度给氧:吸氧浓度大于60%

104.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105. 给氧的不良反应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原理:供氧装置中的所储存的氧气是干燥的,如持续吸入浓度较高而又未被湿化的氧气,会造成患者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且有损纤毛运动);呼吸抑制(原理:如果患者长期依赖这种反射性兴奋的方式来维持呼吸,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引起PaO2升高,从而使这一反射机制消失,引起患者自主呼吸抑制,甚至出现呼吸停止);⑶肺不张(原理:支气管阻塞,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迅速的被循环血液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吸入性肺不张);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会引起失明);氧中毒(当吸入氧浓度高于60%且持续24小时以上时会造成肺实质性损害,而且吸入其中的氧含量越高,氧的毒性作用越大):①肺型氧中毒:(a.表现:呼吸增快、烦躁不安、恶心、呕吐,3日后可出现肺不张,严重时可导致肺的永久性纤维化与僵硬以及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死亡);②脑型氧中毒:(a.表现:视听障碍、抽搐、晕厥、恶心等,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106. 氧中毒的预防①控制给氧浓度与吸氧时间,避免长时间肝、高浓度给氧;②动态观察吸氧疗效和有无氧疗不良反应发生;③定时进行血气分析

107. 冷疗法的目的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①适应症:软组织损伤的初期、鼻出血、腭扁桃体摘除手术后等;②机制:使毛细血管收缩,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利于减轻局部充血、控制出血;减轻组织疼痛①适应症:急性损伤初期、烫伤、牙痛;②机制: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同时,使毛细血管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减少渗出,由此减轻局部肿胀;控制炎症扩散:①适应症:炎症早期;②机制: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从而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限制炎症的扩散;⑷降低体温:①适应症:高热、中暑;②机制:通过传导与蒸发散热降低体温

108. 冷疗法的禁忌①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冷疗法会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②组织破损或右侧开放性伤口;③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④对冷过敏者;⑤昏迷、婴幼儿、年老及体质虚弱者;⑥禁忌冷疗的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心前区;腹部;足底

109. 高热患者降温用物准备①25-35%的乙醇;②置冰袋于患者头部,热水袋于足底(目的:冰袋置头部有助于降温,热水袋置足底可使足底血管扩张而减轻头部充血);⑵拭浴:以离心方向进行

110. 高热患者拭浴的注意事项①拭浴时动作轻柔;②禁忌拭浴后颈部、胸前区、腹部及足底。血液病高热患者和新生儿禁忌使用乙醇拭浴;③拭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

111. 热疗法的目的⑴促进炎症消散和局限⑵减轻深部组织充血⑶缓解疼痛⑷保暖与促进舒适

112. 热疗法的禁忌⑴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⑵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⑶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⑷各种器官出血和出血性疾病;⑸急性炎症反应;⑹恶性病变部位;⑺恶性肿瘤;金属移植物;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

113. 热疗法的方法:热水袋(水温60-70℃)

114. 热疗法的注意事项①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局部皮肤的观察;②婴幼儿、老人、昏迷、感觉障碍灯患者,水温应调至50℃以内;③热水袋持续使用热保暖时要注意及时检查水温,更换热水

115. 热湿敷法:水温50-60℃

116. 温水坐浴水温40-45℃;②时间15-20分钟;

117. 温水坐浴的注意事项①热水坐浴前先协助患者排尿、排便;②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情况;③坐浴部位如有伤口,需用无菌坐浴盆、药液、用物;④女患者月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阴道出血和患有盆腔急性炎症均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感染

118. 人体主要热能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

119.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120. 基本饮食: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

121. 胃肠外营养:输液浓度应由较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输液开始时缓慢,逐渐增加滴速;注意保持导管畅通;加强巡视观察

122. 成人尿比重1.015—1.025

 

123. 高热量饮食适用范围:甲亢、高热、烧伤、结核、产妇

高蛋白饮食适用范围:烧伤、恶性肿瘤、结核、贫血、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大手术前后患者及妊娠妇女、乳母

高纤维素饮食适用范围:便秘、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

低蛋白饮食适用范围: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昏迷(肾功能不全者应摄入动物性蛋白,忌用豆制品;肝性脑病患者以植物性蛋白为主)

低脂肪饮食适用范围:肝胆胰疾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腹泻

低胆固醇饮食适用范围: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低盐饮食适用范围:急慢性肾炎、心脏病、肝硬化伴腹水、重度高血压但水肿较轻(每天食盐摄入量<2g)

无盐低钠饮食适用范围:水肿较重(无盐饮食)

少渣饮食适用范围:伤寒、腹泻、肠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术后

122. 饮血试验饮食:实验前3日禁止食用肉类、肝类、动物血、绿色蔬菜、含铁食物和药物

  甲状腺I试验饮食:试验期2周,期间禁食含碘食物,禁用碘进行局部消毒

 肝胆造影试验饮食:检查前1日中午进行高脂肪饮食,以刺激胆囊收缩和排空,晚餐禁食渣饮食,晚餐后口服造影剂并禁食、禁水至次日上午检查(当日早餐禁食)

     肌酐试验饮食:测定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试验期3天)

124. 管饲饮食分类:口胃管、鼻胃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测量:成人:45—55cm(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儿童:14—18cm(眉间至剑突与脐中点的距离);ƒ插入胃管至咽喉部时(10—15cm):清醒患者-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验证胃管的方法:抽出胃液;将听诊器放至胃部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泡逸出;注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梗阻患者禁食动作轻柔(3个狭窄: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插入过程中的5种情况:恶心、呕吐,患者需深呼吸;呛咳、呼吸困难、发绀,即胃管误入气管;插入不畅;胃管至咽部时、气管插管全麻病人置管时机用温开水冲管后进行喂食温度38—40度,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大于2h,每次抽吸鼻饲液时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空气灌入,引起腹胀长期鼻饲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病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已配好的溶液应放在4度以下的冰箱内保存,保证24h内用完,防止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

125. 尿道男性:18—20cm,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女性:4—5cm(粗短直)

126. 尿量:每次200—400ml,24h 1000—2000ml,平均1500ml

127. 尿液颜色血尿—洗肉水色(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血红蛋白尿浓茶色或酱油色(血型不合格致的溶血、恶性疟疾)胆红素尿—黄色(阻塞性黄疸、肝细胞黄疸) 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128. 尿液酸碱反应:弱酸性,PH=4.5—7.5,进食大量蔬菜呈碱性,进食大量肉类呈酸性

129. 尿液气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气味

130. 导尿术女性导尿消毒顺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再次消毒:内-外-内,自上而下,消毒尿道口稍停片刻轻轻插入尿道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⑵男性导尿:轻轻插入尿道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

131. 导尿术的注意事项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操作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③掌握男性和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注意插管动作要轻柔;④为女性者插管时,应避免误入阴道;为男性插尿管时,应先将阴茎提起,使之与腹壁成    60°,使耻骨前弯消失,利于插管;⑤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   1次放尿≤1000ml。因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突然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可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另外,膀胱内压突然下降,可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132. 导尿管留置术目的①危重、休克患者留置导尿管,便于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盆腔内器手术前留置导尿管,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状态,可避免术中误伤;③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④为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保留导尿管,可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有利于张口愈合;⑤对长期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溃烂,同时通过间歇性夹管、引流,时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护理①防止泌尿道感染: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方法;②鼓励患者每日摄取足量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每日2000ml,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发生的目的;③防止泌尿道逆行感染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液反流,导致感染的发生,保持尿道口的清洁,一般1—4周更换导尿管1次;④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夹闭导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133. 膀胱冲洗法目的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保持尿液引流通畅;治疗膀胱炎、膀胱肿瘤;冲洗膀胱待患者有尿意或滴入溶液200—300ml,瓶内液面距床面60cm;

134. 膀胱冲洗阀的注意事项冲洗时嘱患者深呼吸,尽量放松,若引流出的液量少于灌入的液量,应考虑导尿管内是否有血块或脓块阻塞;前列腺手术后由于出血较多,早期常采用持续冲洗,出血停止后改为间断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的目的

135. 粪便的颜色栗子样—便秘;急性肠炎—稀便或水杨便;肠道部位梗阻或直肠狭窄—扁平形或带状;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出血、肛裂;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136. 粪便气味腥臭味—上消化道出血;腐臭味—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

137. 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①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及大便失禁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②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

138.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急腹症患者禁忌灌肠;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大量不保留灌肠。伤寒病人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溶液灌肠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剧烈腹痛等情况,要立刻停止,采取急救措施为高热或中暑患者降温时,灌肠液应保留30min后排出,排便后30min再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139. 便秘患者护理: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及充足的排便时间;选取适宜的排便体位;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按摩;遵医嘱口服导泻药物;遵医嘱使用简易通便剂;以上方法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功能

140. 给药原则遵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即三查十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十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年龄,性别,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五个准确”(病人准确,药物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安全正确用药密切观察反应                                 

141. 给药途径:口服、注射、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肠、阴道给药等

142. 按吸收速度由快到慢比较顺序为静脉→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

143. 硫酸镁口服可产生导泻、利胆作用,注射给药可产生抗惊厥和降压作用

144. 注射给药法的给药原则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②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③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处);④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⑤现配现用注射药液;注射前排尽空气;⑥注药前检查回血;⑦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45.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抽药不可手握活塞体部及乳头,排气不可浪费药液;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吸药液:混悬剂、粉剂、油剂等;现配现用

146. 口服给药的健康教育健胃及增进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镇静安神药、催眠药宜睡前服用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宜多饮水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应用吸水管吸药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需在口内含服或溶化的药片应在15min后饮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不宜用茶水、牛奶、饮料等代替温开水服药;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宜吞服,不可嚼碎服用心苷类药物前,应先测患者的脉率(心率)及心律

147. 皮内注射(ID)目的药物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抽吸药液及注入量准确;询问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忌用碘类消毒剂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及碘变态反应混淆;进针角度不宜过大,与皮肤成

148. 皮下注射法(H)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背部,大腿前侧和外侧;注意事项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将针梗的1/2—2/3刺入皮下,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做皮下注射

149. 静脉注射法(IV)部位:四肢静脉(在穿刺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头皮静脉;股静脉;⑵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针头刺入过浅;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针头刺入较深;针头刺入过深;特殊患者的穿刺要点①肥胖患者: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 30°-40°;②水肿患者: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脱水患者: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老年患者:用手指分别固定穿刺段静脉上下两端,再沿静脉走向穿刺

150. 雾化吸入法药物①控制呼吸道感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②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舒喘灵;③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地塞米松;④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易咳净;注意事项严格查对制度,遵守消毒隔离原则;②水槽和雾化罐内加冷开水或蒸馏水,加温水或热水,无水不可开机,如水温超过50℃或水量不足,关机更换冷蒸馏水;连续使用须间隔30min

151. 动脉注射:常用部位桡动脉

152. 肌内注射(IM)部位:臀大肌(最常用,臀大肌肌束肥厚,其外上1/4处深面无大血管和神经)、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以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成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由髂嵴、示指、中指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前上棘外侧三横指旁处股外侧肌注射法适用于多次注射或2岁以下幼儿;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不能再有炎症、硬节、瘀痕等部位注射;③需要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④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针梗进入2 /3(2.5cm)),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⑤两岁以下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可选用股外侧肌注射;⑥长期注射的患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153.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⑴呼吸系统症状:喉头水肿,肺水肿所致,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⑵循环系统症状:周围血管扩张,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血压下降;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缺氧所致,表现为头晕,眼花,四肢麻木,意识丧失;⑷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

154.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立即停药,患者就地仰卧中凹位,进行抢救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呼吸抑制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兴奋剂,喉不回升类药,如肌内注射异丙嗪静脉滴注平衡液扩充血容量。若血压下降不回升,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纠正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55.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青霉素皮内试验液的配制皮试液浓度为200-500u/ml),具体配制如下(抽3推2):①80万U青霉素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20万U青霉素;②取上液0.1ml青霉素溶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万U青霉素;③取上液0.1ml青霉素溶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000U青霉素取上液0.1ml或0.25ml青霉素溶液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00U或500U青霉素;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②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156.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的注意事项⑴用药前询问三史,凡初次用药、停药超过3日或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时,均应按常规做过敏试验⑵不宜空腹进行皮内过敏试验或药物注射⑶应现配现用、剂量准确,避免药物被污染或分解产生各种致敏物质而引起过敏反应⑷忌用碘酊消毒⑸严格观察过敏反应,告知患者不可用手拭去药物和按压皮丘,20min内不可离开、不可剧烈活动⑹注射前应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首次注射青霉素患者需观察30min

157. 破伤风抗毒素(TAT):⑴方法:脱敏注射法;机制:经过多次小量的反复注射后,可使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大量注射TAT时,便不会发生过敏反应;⑶脱敏注射一般分4次注完(见下表),每隔20min注射1次,如反应轻微,待反应消退后,酌情将注射的次数增加,剂量减少,以将全量顺利注射完毕

次数

TAT(ml)

生理盐水

注射法

1

0.1

0.9

肌内注射

2

0.2

0.8

3

0.3

0.7

4

余量

稀释至1ml

158. 静脉输液原理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大于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补充营养,促进组织修复,维持正氮平衡;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159. 静脉高营养液输液原则⑴先晶后胶;⑵先盐后糖;⑶先快后慢;⑷补钾四不宜①不宜过浓:不超过0.3%;②不宜过快:不超过20—40mmol/h;③不宜过多:成人:<5g/日;小儿:0.1-0.3g/kg体重;④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160.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取0.25%普鲁卡因液0.1ml(0.25mg)

161. 碘过敏试验试验方法: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日),皮内注射法(取碘造影剂0.1ml,20min后观察),静脉注射法(取碘造影剂1ml,5—10min后观察结果)

162. 链霉素过敏试验配置链霉素1瓶为1g(100U),用生理盐水3.5ml溶解后为4ml,每ml含0.25g(25万U);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5万U;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毫升含2500U;(抽2推1)急救措施:抽搐时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小儿酌情减量(因钙离子可与链霉素结合,从而减轻链霉素的毒性症状);肌肉无力、呼吸困难者按医嘱给予新斯的明0.5-1mg皮下注射,必要时予0.25mg静脉注射

163. 周围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检查瓶口有无松动,对光检查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絮状物及结晶;⑵长期输液者注意合理使用并保护静脉(从远心端到近心端);⑶滴速调节:①年龄: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②病情:u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宜慢;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③药物: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利尿剂、脱水剂—快滴; 一般留置针可保留3—5天;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消毒面积大于5cm×5cm

164. 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⑴已知每分钟滴数与液体总量,求所用时间输液时间=(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速×60min)⑵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输液所用的时间,求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点滴系数)/输液时间

 

 

165. 常见输液故障⑴溶体不滴或滴入不畅:①针头滑出血管外;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③针头阻塞;④压力过低;⑤静脉痉挛;⑵滴管内液面过高;⑶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166. 发热反应症状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四肢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 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⑵护理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具的包装及有效期;②一旦出现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③给予对症处理,寒战时注意保暖,高热者物理降温,给予冰袋或温水、乙醇拭浴;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167.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的原因和症状原因输液速度过快;患者有原有心肺功能不良;症状: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168.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的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加强老人、儿童、有心肺疾病的输液监护;②一旦出现循环负荷过重:a.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b.根据病情为患者安置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c.每隔5-10分钟进行四肢轮扎,阻止静脉血回流,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以防回心血量骤然增加;③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吸入,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④遵医嘱给予镇定药、平喘药、扩血管药、强心药、脱水利尿药,扩张血管和增加排出减轻心肺负荷

169. 静脉炎的护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刺激性的药物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减慢输液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②发生静脉炎时,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50%硫酸镁湿热湿敷,24小时内冷湿敷)

170. 空气栓塞症状:患者感觉胸部异常不适,突发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呼吸困难、皮肤苍白,严重紫绀,心动过速,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 “水泡声”;⑵护理①专人守护,以防液体滴空而发生空气栓塞;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轻空气进入静脉。同时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离开栓塞部位,避开肺动脉入口

171. 静脉输血的目的①补充血容量 补充血红蛋白;②纠正贫血;③增加机体抵抗力,新鲜血液含有多种抗体,输血后可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④增进凝血功能,可补充血小板;⑤增加白蛋白,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用于低蛋白血症);⑥促进骨髓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用于白血病患者);⑦排除有害物质;

172. 静脉输血的原则①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保证所输入血液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合,若为孕妇和需要反复输血患者,还要查验所输入血液与受血者的Rh血型是否相合,避免受血者产生抗Rh抗体;②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原则上选用同型血液输入

173. 静脉输血的禁忌症:急性肺水肿,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74. 输血前的准备①备血(根据医嘱抽取血液样本2ml,用“采一送一”);②取血(“三查八对”);③取血后(勿剧烈震荡,不能加温,取回的血制品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④输血前(输血前应与另一护士再次核对)

175. 三查八对: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备相容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

176. 间接静脉输血法:输血袋送到输血科保留24小时,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时,2袋之间要静脉滴注少量的生理盐水,防止2袋血之间发生反应

177. 输血法注意事项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两名护士再次进行查对;⑵引血针刺入血袋时,必须和隔膜管垂直,以防止刺破血袋⑶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品;⑷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 ⑸注意职业防护,在操作过程中严守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178. 发热反应症状:表现为发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升高至38℃-41℃,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⑵护理①认真检查血液制品和输液用具的质量;②反应轻者酌情减慢输血速度;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保持静脉通路,给予对症处理;③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④保留输血器、剩余血及贮血袋一并送检

179. 过敏反应的原因和症状原因①受血者为过敏体质;②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③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④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药物或食用过可致敏的食物;⑵症状①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②重者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180. 过敏反应的护理①供血者在采血前4h应禁食;②轻度过敏反应时,减慢输血速度,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③重度过敏反应时,输入生理盐水;④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应给予抗休克治疗;⑤遵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

181. 溶血反应的原因和症状:原因:输入异型血,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即被破坏溶解);症状①第一阶段:阻塞部分肾小血管,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②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继而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③第三阶段:大量溶解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形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继发少尿、无尿及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182. 溶血反应的护理①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②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师紧急处理,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③给予吸氧并维持静脉输液通道;④保护肾功能,可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使尿液碱化,或双侧腰部封闭;⑤严格观察生命体征,为患者留置导尿观察其尿量;⑥若出现休克症状,进行抗休克治疗;⑦血浆交换治疗

 

183. 标本采集意义:协助临床诊断,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观察病情 原则:按医嘱采集标本,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

184. 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标本中不可混入唾液、鼻涕、漱口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标本污染;查找癌细胞的标本可用10%甲醛或95%乙醇固定后送检

185. 液标本采集目的全血标本:血沉、血常规、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酸、肌酐、血糖;②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或进行血清免疫学检查;③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菌;④动脉血液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检查;⑵注意事项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穿刺部位、血液标本发生污染;②取血时必须使用干燥的注射器、针头和标本容器;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容器壁缓慢注入,避免剧烈震荡,防止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③血液和抗凝剂要充分混合,防止血液凝固;④采集空腹血液;⑤做血气分析的标本不可再空气中暴露,应用软木塞、橡胶塞、橡皮泥、液体石蜡、等封瓶,以隔绝空气,血气分析采血量一般为0.1—1ml;⑥血培养一般采血量为5ml,对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10—15ml,婴儿和儿童为1—5ml;⑦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抽取血液标本,防止输液输血因素影响检测值。必要时应在患者对侧肢体采集;⑧若同时采集多个项目的血液标本,应先注入血培养标本瓶,再注入抗凝瓶,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内;⑨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诊和采血时间;⑩采血最好选用一次性注射器,用后需做毁形、消毒处理;⑶为防止尿液变质,12小时或24小时尿液标本应加入防腐剂①甲醛:可固定尿液中有机成分,抑制细菌生长,用于12小时尿液细胞计数检查;②甲苯:可保持尿液中化学成分不变,用于尿液生化检验、测定尿液蛋白定量、尿糖定量检查、测定尿液中钠、钾、氯、肌酸、肌酐;③浓盐酸:可防止尿液中激素被氧化,用于内分泌系统检验

186. 采血做肝功能检查,标本容器用清洁干燥试管

 

187.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原因:大量输血后,血袋中的枸橼酸钠也会进入体内,与血液中游离钙结合使血清钙降低,导致低血钙 护理: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188. 血培养标本的取血量一般为:5ml

189. 护理人员五勤”:勤巡视、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

190. 瞳孔的形状、大小、对称性:圆形,位置居中,边缘整齐,两侧等大,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cm

191. 瞳孔直径<2mm—瞳孔缩小;双侧瞳孔缩小:有机磷农药、吗啡、氯丙嗪中毒;单侧瞳孔缩小:同侧小脑幕孔疝早期

192. 瞳孔直径5mm—瞳孔扩大;双侧瞳孔扩大: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单侧瞳孔扩大:同侧小脑幕孔疝;重症患者突然瞳孔扩大,是病情急剧变化的标志

193.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抢救组织系统(科室内抢救一般有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科室领导不在时,由在场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负责指挥)制定抢救方案 做好抢救记录查对工作(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要向医师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中各种空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应集中放置以便统计查对)做好抢救后病情观察和交接班工作抢救室器械和药品的管理(五定”: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194. 重患者的护理严密监测病情:中枢神经系统监测,呼吸系统监测,循环系统监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体温监测促进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定时翻身、及时吸痰);做好咳痰及呼吸运动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眼、口及皮肤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 ;确保患者安全;维持排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给予营养支持支持心理护理

195. 临终患者心理变化否认期(不要将病情轻易揭穿),愤怒期(为患者提供表达或发泄内心情感的适宜环境),协议期(患者更配合),忧郁期(注意给予心理疏导和合理的死亡教育,预防患者患者的自杀倾向),接受期

196. 死亡诊断标准: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运动、无呼吸;无反射;脑电波平坦

197. 洗胃法目的:解毒(一般在服毒物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减轻胃黏膜水肿(幽门梗阻者);为手术或某些检查前的准备(胃部手术或检查,通过洗胃,利于检查);洗胃溶液:温开水或等渗盐水,温度25—38℃,一般用量10000—20000ml 注意事项急性中毒患者应迅速采取口服催吐法,必要时进行洗胃,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当中毒物质不明时,先抽出为内容物送检,以确定毒物性质强腐蚀性毒物强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中毒,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胸主动脉瘤,近期内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病人禁忌洗胃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腹痛、洗出血性液体或虚脱现象,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为幽门梗阻者洗胃宜在饭后4—6小时或睡前进行,应记录胃内潴留量,以了解梗阻情况

198. 死亡过程分期濒死期临床死期;生物死亡期尸冷:通常在死后的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大约下降1℃;10小时以后,下降速度减慢至每小时0.5℃;经过24小时左右,尸温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 尸斑:死亡2-4h以后,出现在尸体最低部位的暗红色斑块或条纹,因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坠积到身体的最低部位 尸僵:死亡后1-3h开始出现尸体僵硬)

199. 临终关怀意义:对临终患者的意义;对患者家属的意义;对医学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 理念:以照料为中心;重视生命质量;加强死亡教育;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力;提供全面整体照护

200. 临终患者生理变化及护理措施⑴生理变化:①疼痛;②感知觉、意识改变(听觉常是人类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③肌肉张力丧失(眼眶凹陷,下颌下垂,大小便失禁);④呼吸功能减退;⑤循环功能减退;⑥胃肠道蠕动减少;⑵护理措施:①减轻疼痛(观察、选择、转移);②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环境舒适、眼部护理、听觉护理);③促进舒适;④改善呼吸功能(定时换气,纠正缺氧,促进排痰);⑤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保暖:如果患者大量出汗、四肢发凉、皮肤湿冷,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保暖,必要时给予热水袋,水温不超过50℃,以免烫伤);

201. 尸体护理的目的①尸体清洁,维护良好的尸体外观,易于辨认;②安慰家属,减轻哀痛

202. 医疗与护理文件书写的记录意义提供患者的信息资料;提供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资料;提供医院管理考核的重要信息和依据;提供法律依据;准则:时间及时: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内容准确: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可主观臆断项目完整:修改符合规范书写规范:红、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不得涂改、剪贴、滥用简化字,采用24小时制记录时间

203. 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204. 体温单的一般项目栏:手术后天数—用红钢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第一日,依次填写至14日为止; ⑵生命体征绘制栏①40—42℃之间: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科、出院和死亡时间,以24小时时间制 ;②体温曲线的绘制:体温符号—口温用“●”,腋温用“╳”,肛温用“○”,相邻两次体温用蓝色“—”相邻;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温度用红“○”表示;③脉搏曲线绘制:脉搏符号—红“●”表示;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用蓝笔画体温符号,再用红笔在外画“○”。腋窝体温划蓝叉,外划一红圈,以“ ”表示;直肠体温划蓝圈,外划一红圈表示脉搏“ ◎ ”;脉搏短绌时,心率以红“○”表示,相邻脉率或心率用红线相连,在脉搏与心率之间用红笔划直线填满

205. 医嘱的种类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备用医嘱:长期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师开写时起12小时内有效)

206. 医嘱的处理原则:先急后缓;先临时后长期;执行者注明执行时间及签全名

207. 医嘱的处理方法①长期医嘱的处理;执行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嘱停止及签全名;②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③备用医嘱:a.长期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必要时使用;b.临时备用医嘱:12小时以内有效,必要时使用

208. 医嘱的注意事项①医嘱必须经医生签名后才有效。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必须复诵一遍,方可执行;②有疑问的医嘱,必须核对清楚后方能执行;③已开写在医嘱单上又不需执行的医嘱,应由医师在该医嘱栏内用红笔注明“取消”,并在医嘱后签全名;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应每班、每日、每周查对,并在查对后签日期、时间及参与查对者全名,以示负责

209. 病室交班报告的书写要求应经常巡视和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书写报告;书写内容应全面、真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填写时,先写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要简要记录病情、治疗和护理;入院、转入、手术、分娩病人,在诊断的右下角用红笔注明“新”“转入”“手术”“分娩”,危重病人做红色“※”

210. 护理记录单Pproblem)、Iinterventions)、Ooutcome)

211. 医疗文件的书写要求除外描写生动、形象

212. 对待医嘱错误的行为是:对医嘱有质疑时可以拒绝执行医嘱

213. 处理医嘱时,应注意医嘱必须经医生签名后方有效;.医嘱须每日进行核对;护士在抢救或手术中可执行口头医嘱;需交班的医嘱,要写在病室交班报告上;饮食单、透视单、会诊单要及时送有关科室

214. 书写病史交班报告的要求内容要全面真实;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书写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215. 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锐器伤,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放射性损伤,噪声;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216. 护理职业安全防护的意义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伤口部位的血液,避免在伤口局部来回挤压,避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回吸入血管而增加感染;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5min;0.5%聚维酮碘、2%碘酊或75%乙醇消毒伤口;想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217.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一般防护:医院传染区、发热门急诊以外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一级防护: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二级防护: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护目镜;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18. 灌肠术

项目

目的

大量不保留灌肠

①解除便秘,肠胀气;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小量不保留灌肠

①软化粪便,解除便秘;②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保留灌肠

①镇静、催眠;②治疗肠道感染

清洁灌肠

清除肠道内粪便,为直肠、接触检查和手术做准备

口服高渗溶液清洁肠道

高渗溶液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使肠道内水分大量增加,从而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加速排便,达到比较彻底地清洁肠道的目的

 

项目

大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溶液

0.1-0.2%肥皂液、0.9%氯化钠溶液

“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90ml,温开水50ml);甘油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28ml

用量

成人500-1000ml,

小儿200-500ml

180ml;100ml,120-180ml

温度

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时用4℃

38℃

卧位

左侧卧位

左侧卧位

插管深度

成人:7-10cm;儿童:4-7cm

7-10cm

压力

40-60cm

30cm

保留时间

5-10分钟

10-20分钟

 

项目

保留灌肠

清洁灌肠

溶液

①镇静、催眠,10%水合氯醛;②抗肠道感染,2%小檗碱液,0.5%-1%新霉素液

首次为肥皂液;以后用生理盐水

用量

200ml

500ml

温度

38℃

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时用4℃

卧位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

插管深度

10-15cm

成人:7-10cm;儿童:4-7cm

压力

30cm

40cm

保留时间

1h

5-10分钟

H

皮下注射

 

IM∕im

肌内注射

 

IV∕iv

静脉注射

 

ivgg∕ivdrip

静脉滴注

 

 

 

项目

口服高渗溶液

肛管排气

溶液

甘露醇、硫酸镁

———

用量

甘露醇:1500ml;硫酸镁:10-30ml、200ml、1000ml

———

卧位

———

左侧卧位

插管深度

————

15-18cm

适应症

直肠、结肠检查和术前的肠道准备

————

保留时间

————

不超过20分钟

 

215. 常用急救药品

类别

常用急救药品

中枢兴奋药

尼可刹米( 拉明),山梗菜碱(洛贝林

心三联

肾上腺、利多卡因、阿托品

强心药

毛花苷C(西地兰)、毒毛花子苷K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

升压药

多巴胺、间羟胺

降压药

利血平、可乐定、硫酸镁注射液酚

血管扩张药

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

止血药

卡巴克络(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维生素K1、鱼精蛋白、抗利尿激素

平喘药

氨茶碱

止痛镇静药

哌替啶(杜冷丁)、苯巴比妥(鲁米那)、氯丙嗪(冬眠灵)、吗啡

解毒药

阿托品、解磷定、氯磷定、亚甲蓝(美蓝)、二巯丙醇、硫代硫酸钠、乙酰胺

抗过敏药

异丙嗪、苯海拉明、扑尔敏

抗惊厥药

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苯妥英钠、硫酸镁

脱水利尿药

20%甘露醇、25%山梨醇、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钠

碱性药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

激素类药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其他

生理盐水、各种浓度葡萄糖溶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右旋糖酐70葡萄糖液、平衡液、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钾、氯化钙、代血浆

 

qd

每日1次

bid

每日2次

tid

每日3次

qid

每日4次

qh

每小时1次

q2h

2小时1次

q4h

4小时1次

q6h

6小时1次

qm

每晨1次

qn

每晚1次

qod

隔日1次

ac

饭前

pc

饭后

hs

临睡前

am

上午

pm

下午

st

立即

DC

停止

Prn

需要时(长期)

sos

需要时(限用1次,12小时内有效)

12n

中午12:00

12mn

午夜

R∕Rp

处方∕请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六位一体| 科室公告| 文章推送| 日常分享| 学习资料| 宣教必读|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